乐途旅游网

纳西东巴文化简介

乐途旅游网

纳西东巴文化简介

纳西族东巴文化是丽江这个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三大文化支柱”之一,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资源。东巴文化因保存之神东巴教而得名。东巴教为原始多神教,其祭祀仪式复杂纷繁,经书内容丰富深奥,绘画、雕刻等艺术表现精湛独特。东巴经是东巴教的主要经书,是东巴文化的主要载体,其内容涉及历史、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东巴经的书写形式别具一格,它既不同于甲骨文也不同于金文和简帛文书,而是左起直行、蚊足篆书,风格古朴独特。东巴画是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木牌画、纸牌画、卷轴画、经书附图等。东巴画的构图及人物形象刻画生动活泼,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粗犷的线条,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东巴音乐是东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咏经调和舞蹈音乐两类。咏经调抑扬顿挫,优美动听;舞蹈音乐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一、起源发展

纳西族东巴文化发源于原始巫教,同时具有原始巫教和宗教的特征。纳西族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多神教的一种宗教体系,其祭司称为东巴,是东巴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公元12世纪中叶,蒙古大军南下,纳西族人向南迁徙到云贵高原。在南迁过程中,为了保持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师徒”或“父子”相承,传授东巴教。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东巴们用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分别创造了木简牍和绵纸经书以及表意符号——东巴象形文字,记录下了以原始多神教为内涵的约2万多个词汇。这种象形文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演化,先由图画文字演化为表意符号,再由表意符号产生音节文字。明代以后,随着汉文化在丽江的传播,纳西族吸收了大量的汉文化因素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

二、宗教信仰

纳西族在公元四世纪中叶分为白、黑二种肤色的人并形成了“摩些”、“左若”两个部落。当蒙古人征服了大理“白蛮”之后,进而欲征服“摩些蛮”建立大理行省时,“摩些蛮”首领阿良阿胡主动归附并协助蒙古人征服“左若蛮”,从而避免了战争。然而在送蒙古使者返国时,由于摩些部落酋长阿甲阿得见利忘义中了埋伏成了俘虏并被砍去脑袋扔入深山。此后蒙古大汗欲讨伐阿甲阿得时,“摩些蛮”却远遁藏区避难了。当时赴藏的“摩些蛮”中有一位酋长叫阿普都(普都第七子)受佛门剃度传习经典并受封为“大宝法王”,成为佛教领袖并以佛名“披沙”自称。披沙率领部众自西藏返回云南丽江时便带来了佛教经典(大藏经),从而奠定了丽江佛教的基础。

丽江的佛教属大乘佛教并分为花教、白教、红教、黑教四派并流传至今。披沙从西藏返回云南丽江时便将中原佛教文化也带回了丽江。自13世纪中叶以来先后有西藏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和噶玛噶举派黑帽系首领、著名高僧一得叉迦·尊止都到丽江传教讲经并分别兴建了福国寺(今木府后花园)和三赕福国寺(今白马龙潭寺)。尤其是大宝法王和中统大皇帝忽必烈的关系更成为了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段佳话而载入史册。明洪武十五年(1382)全国统一后不久丽江土司木得受封为世袭土知府并受赐服带金镶红绿绣龙四团朝服一件及金质镀金印一颗。洪武十六年(1383)又受赐玉带一条和金镶红黄绣龙四团朝服一件以及白金5000两和钞若干锭并将原来的三赕福国寺改为光福寺由朝廷发给寺产并将土司府对面的一大片土地划拨给光福寺作为庙产。此后又将三赕福国寺改为护法寺并将原来光福寺的庙产全部划归护法寺所有并将土司府东南角的隙地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